探讨孟子“不耻不若人,何若人有?”章“若人”意为“像人”而不是“比不上人”

  热度: loading...

  新浪名高中和,QQ472351407欢迎探讨。已经翻译《Tseng Kuo-fan in Peking曾国藩在北京 1840-1852:他的经世和改革思想_Han-Yin Chen Shen著》、《曾国藩和刘传莹_卫德明(Hellmut Wilhelm)著》、《The background of Tseng Kuo-Fan's ideology曾国藩思想起源+Hellmut Wilhelm卫德明教授》等十余篇论文。

正文
  原文《孟子•尽心章句上•第七节》   【孟子曰:“耻之于人大矣。为机变之巧者,无所用耻焉。不耻不若人,何若人有?”】   当下流行的译文是:   孟子说:“羞耻心对人至关重要,善于权变而乖巧的人,表现不出羞耻心来。不因比不上别人而羞耻,怎么能赶上他人呢?”   百度词条的翻译:   孟子说:“羞耻之心对于人至关重要!搞阴谋诡计的人是不知羞耻的。不以自己不如别人为羞耻,怎么赶得上别人呢?”   光明日报出版社《孟子选译》温梦译为:   孟子说:“羞耻对于人来说有重大意义,做奸诈事的小人,是从来不会感到羞耻的,如果不把不如别人看作羞耻,那怎么能赶上别人呢?”   这段的主旨是说人不能没有羞耻之心。惯于机谋权变的人是不会感到羞耻的。主题并不涉及要比得上别人,要发愤励志这个方面。前一句还在谈做人不能毫无羞耻,怎么后一句扯到你要励志啊,要把比不上别人当作羞耻,这不是有点奇怪吗?而且引申远些,把攀比心、嫉妒心做为前进的动力,而不是把爱人、利人做为奋斗的动力,是不是显得有些狭隘?   “若”如果不解释为“如”,解释为“像”,或者“是”就通顺了,“不耻不若人,何若人有?”的意思是:如果他不把自己做了不像(是)人做的事当做羞耻,那么(这样下去他)会有什么事是像人做的呢?   这样理解的话孟子教导做人要知耻的主题是贯穿的,主张不知耻就不是人。不要以为孟老夫子这样说太过于犀利,他的其它话说得一点不比这轻,请看:   【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,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,皆有怵惕恻隐之心——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,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,非恶其声而然也。由是观之,无恻隐之心,非人也;无羞恶之心,非人也;无辞让之心,非人也;无是非之心,非人也。恻隐之心,仁之端也;羞恶之心,义之端也;辞让之心,礼之端也;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。】《孟子》的《公孙丑章句上》。   这一段中的“无羞恶之心,非人也”,意思是“如果没有羞耻之心,简直不是人”,明确印证本文观点。而且孟子把人无恻隐、无辞让、无是非都可以认为不是人,道德标准非常高,而且语气严厉,我们的孔老夫子却是温文尔雅,从未说过什么恶行做了就不是人。他批评得比较厉害的事情见于这段:   【宰予昼寝,子曰:“朽木不可雕也,粪土之墙不可杇也,于予与何诛?”子曰:“始吾于人也,听其言而信其行;今吾于人也,听其言而观其行。于予与改是。”】   看见学生宰予睡懒觉,孔子极为气愤,也只把宰予类比为朽木和粪土之墙,而没有斥责“非人哉!予也。”孔老夫子显然比孟子更温和些。   这段话完整的译文如下:   孟子说:“羞耻之心对于人至关重要!善于权变,到了乖巧地步的小人,是从来不会感到羞耻的。如果不把自己做了不像人做的事当做羞耻,那么(这样下去)还会有什么事是像人做的呢?   

Powered by Gridea | Theme: Fog
载入天数...
载入时分秒...
总访问量:  |   访问人数: